自主创新是高新区的特色,除了吸引、培养能够促进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高新区还抓“大”不放“小”,把目光放在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中小科技企业上,着力培育出了一批本土科技企业,并赋予这些企业一个动听的名字:科技瞪羚。 瞪羚的发展速度快,高新区的科技企业发展更快。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高新区本土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公司由原西安公路学院(现为长安大学)副教授李太杰和妻子孙建西创办于2002年5月,凭借着先进的技术研发和高新区的精心呵护,公司发展扶摇直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公司成为世界领先的沥青路面技术及设备的提供商,更成为了智能型沥青洒布车行业标准和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国家标准的起草者,奠定了公司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技术基础。2010年8月,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陕西省,同时也是高新区第二家登陆创业板的企业,公司一经上市,作为股东的李太杰与孙建西夫妇其身价就达到18亿元,上演了创业板的传奇,也成为高新区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样板,成为一段佳话。 中小科技企业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由留学归国人员创建的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发和生产,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突破口,仅在成立的前两年公司就获得国家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项,公司首次在国际上推出了高占空比10%条件下单巴条250W微通道液体制冷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和5000W叠阵激光器,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技术垄断和产品禁运。经过短短4年的发展,目前,炬光科技已发展成为国内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市场份额占有率最高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第一品牌,其产品还打入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成为了高新区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除过上述两家企业,高新区还诞生了陕西省第一家登陆创业板的企业宝德股份、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分析测试实验室信息服务的企业瑞铂软件……这些“科技瞪羚”勇于创新的精神,让高新区成为世人瞩目的自主创新高地。科技创新妙手描绘企业成长蓝图。 龙头企业 引领发展浪潮 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20年来,高新区紧盯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扶持和培育,在区内形成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但领跑着高新区经济发展,也引领了产业发展的浪潮。 作为高新区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10年底,法士特集团公司第300万台双中间轴变速器在高新区下线,法士特集团双中间轴变速器自投产以来,第1个100万台下线用了17年时间,第2个100万台下线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而第3个100万台下线仅用了1年零2个月的时间。如今,法士特一天的产销量相当于10年前半年的产销量,一个月的产销量相当于10年前月产销量的100倍,各项经营指标连续九年名列全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变速器产销量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不仅成为了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也成为展示我国工业企业改革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形象窗口。 除过令人骄傲的民族企业,高新区还吸引了如美光半导体、应用材料、富士通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的目光,他们纷纷在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就在今年4月的第15届西洽会上,英国渣打银行、美国卡特彼勒公司、IBM、汉胜、中航工业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又相继签约高新区。 世界500强企业NEC于2000年设立西安开发中心,创建之初仅20多名员工,办公面积也只有1300平方米,到2006年时,该中心已有员工200余人,而在2009年11月,在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NEC却看准时机,扩大在西安的发展规模,将开发中心从西安软件园示范区整体搬迁至西安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办公面积扩大到6000平方米,中心员工也计划从200人扩大到500人。目前,该中心已成为NEC集团在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软件开发基地。作为日资公司在西安的领军企业之一,NEC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西安对日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凝聚和带动了一批本土企业为西安软件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正是因为准确的产业定位,优良的政策服务,目前,高新区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企业已达10家,成为全省龙头企业聚集地。一批如法士特、比亚迪的民族企业和NEC、美光半导体等国际知名企业不断在高新区发展壮大,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带动作用越发明显,使得高新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特色日益凸显。创新服务打造企业成长沃土 创新服务 打造企业成长沃土
为何无论是行业龙头企业还是中小型科技企业,都能够在高新区如鱼得水,得以快速成长呢?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高新区依托西安的优势资源,运用一流的园区环境、优惠的产业政策创新服务,建立了完善的培育体系,为企业打造了一片成长的沃土。 为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集团、大公司的成长,高新区制定了“515”龙头企业鼓励政策,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着力扶持5个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10个过50亿元,50个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经过3年的精心培育,2010年高新区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0家,实现营业收入3294.12亿元;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6家,实现营业收入2476.33亿元,收入过100亿元企业则达到10 家,比原计划提高一倍,实现营业收入2054.04亿元,“515”龙头企业培育目标顺利实现。 对于中小企业,高新区更是呵护有加,成立了专业的企业孵化器,不断完善“预孵化+孵化+加速培育”的孵化培育模式,提升对中小科技企业的抚育成效,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为企业提供从基础性事务处理到个性化高端问题咨询、解决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目前,高新区已拥有各类孵化器20家,形成了综合孵化器与专业孵化器有机结合的孵化器集群发展模式,在孵企业2200余家。 与此同时,高新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园区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创新服务理念,整合行政资源,简化企业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服务,还积极以企业需求为主,开展人才、金融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服务体系,为企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由内到外的全面“呵护”。 创新永无止境,西安高新区通过金融、人才、孵化等方面的各种创新服务为企业发展撑起了一片天空,打造了一片沃土,促进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极大增强了区域产业的经济实力。可以预见,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下,未来的高新区将诞生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和“科技瞪羚”,结出更多的科技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