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显得异常突出,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2008年以来,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了宏观调控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但这些政策的积极效应是否已经显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是否有所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在哪里,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研究员接受专访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
融资难融资后更难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目前存在着不小的争论。张承惠说,从银行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已经很高,平均接近50%左右。在发达地区,比如浙江,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甚至高达70%以上。但这种统计结果是否可信社会上存在怀疑。在我们对民营企业的调查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普遍反映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无法达到50%的平均水平。
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则、管理办法应该是基本一致的,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别。但是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风险评估、贷款对象寻找、贷款管理体制以及贷后管理,则与大中型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观察的结果是,中小企业融资中,真正陷入困境的是小企业,而非中型企业。但是,统计局的统计标准中,中小企业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对待,忽视了小企业与中型企业的差异。这也是统计结果差别较大的一个原因。
张承惠提到了在调查中发现的中小企业融资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融资难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是融资后更难。现在几乎所有商业银行的长期贷款对象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大项目,而对中小企业则通常都是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基本上不会提供长期贷款或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由于没有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企业只好将流动资金贷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来使用。这种情况就会衍生出很多问题,如果到期无法偿还贷款,企业面临的压力就会增加,银行就可能会降低其信用等级。为了维持较高的信用等级,企业就不得不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形式填补流动资金贷款的缺口,很多小企业甚至不惜借高利贷。当然,也有部分企业会选择滚动贷款,但是成本非常高,特别是与银行协调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等)很高。同时,滚动贷款的风险也是很大的,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后续贷款无法到位,资金链上就必然会出现问题。
张承惠表示,尽管政府采取了很多支持措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有所改善,但是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制度创新:
发展小型、新型金融机构
这两年来,中央推进小额信贷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的试点,目的之一就是为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张承惠谈到,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有关监管部门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管制,积极发展小型、新型金融机构。去年5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小额贷款权限下放到各省级政府。但由于自身情况的差异,各省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标准存在差异。部分省市的标准相对宽松,如重庆市从去年5月到今年4月,就已经成立了50家小额贷款公司。但有的省市就控制得相对严格,规定一个县只能成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而且发起人必须是当地的骨干企业,很多民营企业家就因为门槛过高而无法进入。在试点初期,省政府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持续时间很长的话,将不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村镇银行这方面,其实也存在着准入标准方面的问题。相关文件规定,村镇银行的设立必须要求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而且必须成为最大的股东。虽然这是为了保证村镇银行运作的资金支持,但具体执行起来就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和矛盾。一方面,中资银行限于原有的业务和渠道,对于成为发起人的兴趣不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型、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监管部门对外资商业银行设点管理非常严,设立村镇银行成为外资银行突破法规限制的切口,因此外资银行对开设村镇银行的积极性非常高。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有的外资银行就设立了好几家村镇银行,迅速在各地布点。之后,外资银行开始提出诸多要求,如要求将村镇银行集合起来成立类似管理公司或控股公司的机构,要求村镇银行能够跨地区经营等。从这些要求来看,外资银行的本意实际上不是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
第二,要改进金融机构特别是小型金融机构的经营条件和经营环境。目前最大瓶颈就是后续资金不足,宁波小额贷款公司成立3个月,就将资本金全部用完,即是典型的案例。但是,各地对项目资本金通常有一定的限制,而且贷款通则也不允许商业银行向小型的贷款公司发放批发贷款。不过这却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一些大银行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突破,向小型金融机构发放一些批发贷款,利用小型金融机构的网络优势以及识别风险的独特技术,把批发贷款获得资金零售出去。我们认为,目前对批发贷款的限制过大,需要尽快修改贷款通则,进行制度创新,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的放行实际上就已经树立起了范例。
同时,还需要加快完善信用担保机制。现在的担保机构拥有一些政策优惠,但是实施过程中政策优惠只有大担保公司才能享受,小的担保公司很难得到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资金注入。我的设想是,可否考虑只要是合法取得担保收入的担保公司,政策就给予一定的倾斜。
第三,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为中小信贷机构提供支持。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中小信贷机构并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真正缺少的是人才培养的能力。因为中小型银行机构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不可能在银行内部单独设置一个培训机构。所以我建议行业协会或者监管部门建立一个针对金融机构人才的培训机构,能够常年持续地对银行特别是小型金融机构进行一些培训,以提高银行工作员工的素质。
第四,落实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目前应该抓紧进行股权和企业质押登记,大型农用设备、林权抵押登记,纠纷处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建设,提高抵押品市场的流转效率。
第五,建立政、企、银融资平台的长效机制。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但是很多地方缺少长效机制,持续性不强。
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导向
张承惠表示,客观地说,相关的宏观部门和一些金融监管部门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确实做了很大努力。
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主要包括:支持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县城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银行机构向下延伸;小额贷款公司审批权下放省级政府等。同时,还要求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专业化经营机构,负责全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规划、制度建设、专业管理、统一营销和系统推动,在总行层面设立小企业信贷部,而在分行层面试点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针对小企业贷款,银监会正在推广与之相适应的独立核算机制、业务培训机制、风险定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失信披露机制和监管正向激励机制。最后,在产品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如抵押担保范围的扩展、信贷联保等。
在支持中小企业货币政策调整方面,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银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利率下调了1.89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下调了2.16个百分点。同时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过程中,央行对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对待,对中小银行贷款规模放得比较宽松,其实也体现了支持中小企业、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导向。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调整方面。比如推出了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基金,可以为中小企业进行更直接更有效的扶持,地方财政也加大了对本地担保机构支持力度等。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性措施。比如支持和鼓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积极为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用担保、对小型金融机构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解决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双重征税问题等等。
张承惠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后续政策提出建议:
进一步放松金融市场准入管制,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设立中小金融机构。只有当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足够多,才可能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加大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引导。相对中型企业而言,小企业群体的融资困难更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的。为此政府要落实好现有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利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投向指引等手段,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中小企业通常具有实力弱小、可抵押资产少甚至没有抵押品、信用等级和内部管理水平低、所需资金数量小批次多等特点,因而按照正常的银行审贷程序和风险控制手段,中小企业是很难获得资金支持的。这个问题,只有通过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来解决。目前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例如一些机构开办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动产、林权、承包权、股权质押贷款试点等。当然这些金融创新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总结经验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疏通阻滞环节,以使创新活动能够逐步推进。 |